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丨广东卫视谢一菲:“一带一路”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看见中国、爱上中国

逐梦丝路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2-03-2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出现了一批体现“一带一路”精神、讲述“一带一路”故事、展示“一带一路”成果的电视节目与纪录片,已经连续制作、播出三季的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节目通过丝路故事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近日,《丝路汇客厅》制片人、主持人谢一菲受邀来到中国一带一路网,分享她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心得。

坚守初心 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的四年多,《丝路汇客厅》节目组穿越“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脚步丈量记忆、用目光发现美好、用心灵倾听声音,记录和传递出一批践行“一带一路”建设者的声音和故事,受到了中外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中国一带一路网:《丝路汇客厅》是专业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节目,请问做这档节目的初心是什么?

谢一菲:记得四年前,我到北京参加“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看到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为了这个倡议殚精竭虑,努力付出,我被深深触动。我想,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窗口来展示他们的敬业与付出。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发现者、亲历者的角度去把背后的故事挖掘并呈现出来,通过讲述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能够听到中国、看见中国、爱上中国,这就是创办这档节目的初衷。

▲ 《丝路汇客厅》制片人、主持人谢一菲

在已播出的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共采访了200多人,拍摄了20000多分钟素材,最终浓缩成三季共22集专题片、60多个故事。可以说,《丝路汇客厅》能见证和诠释“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追逐“中国梦”的外国人

《丝路汇客厅》第三季从往季“讲述‘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转而聚焦“外国人在中国追逐丝路梦”,并在广东卫视、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YouTube、荔枝网、广东触电新闻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同步播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收视率平均在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中排名前十。新浪微博话题#丝路汇客厅#阅读量达1046万,讨论量超过11.2万,网友纷纷点赞,“节目让我了解到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贡献,真正的大国担当”。

中国一带一路网:相较于前两季,刚刚收官的《丝路汇客厅》第三季您认为有哪些亮点?

谢一菲:这一季8集节目,制作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非常时期。当时我们关注到了一场中国企业向印尼捐赠防疫物资的大型慈善活动,于是迅速调配摄制组,全程跟踪记录,与中建四局海外员工合作,完成海外视频收集,用影像传递中国人对生命的爱与尊重,献礼中国印尼建交70周年。

▲ 《丝路汇客厅》第三季海报

同时,《丝路汇客厅》团队并没有因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而止步,及时调整选题、改变思路,将原“讲述‘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转向聚焦“外国人在中国追逐丝路梦”的故事。节目的故事人物主要选择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这块热土上追逐“中国梦”的外国人。这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他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梦:为“一带一路”建设出力,为中国崛起加油。

▲ 谢一菲和英国设计师Timothy Oulton

不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你可以看到,一张张生动的面孔都烙上了他们来自不同国度的不一样的文化性格特征的印记。比如,《好风凭借力》的主人公——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先生,被誉为非洲国家政府官员第一个步入中国直播间的“网红”。2020年他5次走进中国电商直播间,亲自亮相为卢国的特产带货。在一次直播助农活动中,他与中国淘宝主播同台推介卢国品牌“大猩猩”咖啡,创造了5分钟售空2000包的销售记录;与联合国副秘书长维拉松圭在中国直播间一次带货活动中,他书写了3000斤咖啡豆被秒空的奇迹,相当于一秒钟卖出该产品过去一年的销量;他还带着中国游客“云游”卢旺达,吸引了超千万网友的观看。这位大使当“网红”直播带货的成功个案一时成为网络上热议热传热赞的话题。在他身上,让人看到了非洲朋友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

台前幕后的“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秉承了命运与共的理念,书写着动人故事。正是这些平凡且动人的故事,彰显了丝路使者的情怀,使《丝路汇客厅》这一节目具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曾经去过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没有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关于“民心相通”的故事呢?

谢一菲:《丝路汇客厅》之《点亮最后一公里》讲述了李霞,一位中国女性企业家带着她的产品和善意为贫困人群驱散黑暗、点亮未来的故事。

▲ 李霞为埃塞俄比亚当地村民调试太阳能灯

目前,全球仍有一大部分极端贫困人群用不上电,夜幕降临时,他们依靠传统的烛火照明。李霞所设计生产的太阳能灯具价格低廉、经济实用,不仅能降低火灾风险,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已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万家庭带去了照明,点亮“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李霞团队还推出“学习照明解决方案”。在他们设计生产的多功能家庭太阳能小系统中,配备了可同时点亮3个房间的太阳能直流照明套件、电子显示屏与台式风扇,其中电子显示屏植入了关于捕鱼、生产、耕种、加工等技能知识以及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知识的视频,将教育送到“最后一公里”。

▲ 谢一菲和李霞一起向埃塞俄比亚民众捐赠太阳能灯具

▲ 谢一菲在埃塞俄比亚和当地的孩子们

▲ 谢一菲在埃塞俄比亚和当地的孩子们

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没有在节目的正片里播出,但非常值得分享。比如我们团队去埃塞俄比亚进行拍摄时,去到深圳地铁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分公司参观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看到员工团队里有许多当地人,其中一位名叫泽耶迪(音译)的青年,眼中泛着泪光,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来采访我,我有话要对你们说,我很爱中国!”

▲ 埃塞俄比亚青年泽耶迪

原来,泽耶迪曾经在中国的大学学习中文,回到家乡后,因为中文水平高,得到了在当地中国企业工作的机会,给他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当时,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首都拥有了自己的房与车,也将父母从埃塞俄比亚的农村接来与自己同住,“你看,我的家就在那里。”泽耶迪指着不远处的一栋高楼对我们说。他的讲述让我和团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中国企业为当地人民的就业与生活带去的实实在在的改善。

非洲一行还有一个故事值得分享。我们去到莱索托采访中国援莱索托医疗队,援莱医疗队始建于1996年,至今已经连续派遣十五批。到了当地后,我们一直找不到要采访的那名妇科医生,结果发现那名医生正在小跑着去抢救一名女性癌症患者。大家可能不知道,在莱索托,艾滋病的感染率非常高,当时那名患者也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在准备手术器械时,另外一名医生问到:“只有单层的外科手套,你怕不怕?”他说:“没有办法,人命关天,我得尽我的本分,抢救她。”

▲ 中国援莱索托医疗队

在后来的拍摄中,我们团队和当地的医疗队成员同吃同住,深切体会到了当地生活条件的不易。我们也看到,所有的当地人在看到穿着白大褂的中国医生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可以说,中国医疗队怀着大爱精神在莱索托救死扶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同、尊重与感激。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正是由这么多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中国人,一点点树立起来的。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将这样的故事挖掘、呈现给国内外的大家。


非洲基建故事:“这种苦,只有中国人才吃得了!”

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风正一帆悬

肯尼亚智库:“一带一路” ——非洲能源增长催化剂


来源丨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丨王予 校对丨刘婷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李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权归“中国一带一路网”所有
转载请留言

黄仁伟、陈甬军解读习近平博鳌讲话:体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中企“走出去”还要做哪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